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國不是可再生能源或電動汽車的先驅,因為這兩種技術都源自西方。然而,中國政府決心在核心技術領域獨立發展和自力更生。過去十年,中國出台了支持性政策,以推動太陽能、風能和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這對投資者意味著什麼?可再生能源股和電動汽車(EV)股在過去一年大幅回落,原因是估值昂貴促使投資者降低風險,並在大市下跌時賣出股票。雖然整個行業可能仍然需要時間來恢復,但我們現在看到某些企業已經顯現出投資價值。

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可能會得到中國政府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我們看來,目前的政策推動有兩個目的。一方面,對太陽能和風能的投資以及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可以被看作是促進經濟增長的財政刺激措施。另一方面,加快綠色基礎設施投資也使中國更靠近全球碳中和的目標。儘管如此,政府資金緊張和消費者需求疲軟可能會限制這種積極影響。鑒於中國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其它國家政府的類似綠色倡議也可能使中國企業受益。雖然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可能會面臨來自美國和歐洲同行更激烈的競爭,但我們相信中國企業在短期內可能會保持一定的成本優勢。

「清潔中國股」是一個同質化群體
直到最近,投資者一直將「清潔中國股」作為一個同質化群體進行交易,以表達他們對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整體前景的看法。然而,我們預計該主題內的分化會越來越明顯,因為各個細分市場的基本面差異越來越大,而技術創新可能是今年和明年股票及細分市場的一個自下而上的驅動力。隨著整體市場情緒的穩定,太陽能電池的新型號和電動汽車電池的突破應該會推動相關股票的強勁表現。再往前看,自動駕駛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成為投資新寵。

投資重點:重新平衡供應鏈上的利潤        
「清潔中國股」理念的另一個投資重點是重新平衡供應鏈上的利潤。過去兩年,由於多晶矽和鋰的價格在供應短缺的情況下持續上漲,上游企業掠取了太陽能電池板或電動汽車的大部分價值,而下游製造商的利潤卻大大降低。儘管如此,我們認為上游的競爭格局可能正在發生變化。對於太陽能,我們認為隨著新的供應增加,多晶矽價格最終會見頂,從而緩解成本壓力,改善中游企業的利潤率。對於電動車,我們承認鋰的價格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在高位,但只要最嚴重的供應短缺已經過去,下游電動車製造商的利潤就有望穩定下來。 總而言之,鑒於基本面的強勁和改善,投資者可留意低點作為長期配置部署。

地緣政治和中美競爭
鑒於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它們容易受到貿易壁壘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太陽能電池板在西方市場有很大的收入風險。目前,在中國生產的太陽能產品在出口到美國時要繳納若干關稅,不同產品的稅率各不相同。

撇開關稅不談,我們認為長期的風險是美國或歐洲國家是否會推動進口替代,以減少在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時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中國製造商約佔全球太陽能組件產能的90%,而美國約佔全球需求的10%-15%。目前,非中國製造的產能很少,幾乎沒有騰挪餘地,所以美國無法減少對中國太陽能組件的依賴。然而,在最新政策對製造業回遷本土的推動下,美國可能會在幾年內提高產能,並與中國的太陽能供應鏈脫鉤。隨著對中國的依賴逐漸減少,美國可能會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施加更多的貿易限制。

汽車供應鏈中的權力轉移    
雖然中國電動車行業整體上享受政府的支持政策,但我們注意到,在從傳統汽車市場轉向電動車市場的過程中,供應鏈的部分環節出現了分化。電動車也不能倖免於地緣政治問題。一些電動車製造商一直依賴美國企業的中央處理器(CPU)芯片,但在最近宣布對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後,我們看到汽車芯片出口限制的風險也在增加。中國的替代品並不豐富,因為大多數國內芯片製造商在技術上仍然落後。因此,如果頒布禁令,短期內的影響很大。

具體來說,為了幫助汽車行業重新站起來,中國財政部於2022年5月30日宣布了一項600億元人民幣的汽車銷售刺激措施,其中包括將車輛購置稅減半。購置稅減免的範圍也比投資者預期的要廣,涵蓋了所有排量在2.0升以下,以及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的價格不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不含增值稅)的車輛。

在這一投資主題下,我們正在監測的另一個風險是競爭。新廠商不斷擠進一個新興行業是中國特色,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都有這種情況。光伏玻璃行業就是典型的受害者,由於產能過剩導致利潤率下降。同樣,由於新廠商越來越多,電動車供應鏈的下游企業可能會經歷更多的競爭,不過電動車的滲透率較低可能有空間容納更多的企業,同時迫使現有企業不斷創新。另一方面,中游(即電池製造商)可能會表現出色,因為它們有能力為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服務,因此可能會面臨較少的競爭,同時也在電動汽車的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