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貿易協議是糟糕還是美好的交易?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美國總統特朗普(Trump)於7月27日在蘇格蘭會面,達成了兩大經濟集團之間的關稅協議。這與美國和日本於數天前公布的稅率一致,歐盟商品將被徵收15%的關稅,同時歐盟同意購買大量美國商品以及在美國進行投資。關鍵是,該協議維持了歐盟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零關稅。市場最初在7月28日如釋重負的表現很快就減退,因為受更大影響的歐盟國家表示擔憂,而一些評論員將結果描述為歐洲的「屈服」。無可否認,這協議乍看似乎非常不平等,因為美國提高了對歐盟商品的關稅,而歐盟幾乎沒有任何反擊。
動態反映與誰受影響
自4月2日美國「解放日」以來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對當前貿易談判動態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美國海關統計數據似乎證實了部分關稅被外國出口商吸收,部分被美國進口商吸收,而主要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他們實際上經歷了一次稅收增加。
在這方面,儘管資產通脹(產生積極財富效應)和勞動力市場趨勢對收入和就業提供了積極支持,但今年迄今為止,美國實際個人消費增長似乎已經完全停滯。總體而言,證據顯示關稅對美國經濟產生了滯脹性,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則是通縮性。滯脹,即增長放緩和價格上漲並存,是經濟政策中最複雜且最受限制的環境之一。
馮德萊恩提到,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盈餘很大且不可持續,一些再平衡是無可避免的。我們無法確定這番言論是否出於真心還是在運用特朗普的策略,但無論如何,我們認為這是處理此事的明智方式。
宏觀形勢:沒有貿易戰而是再平衡
特朗普決心通過提高關稅來增加美國政府收入。這是他的經濟議程關鍵部分,旨在再平衡美國經濟並擺脫長期赤字。這全球貿易再平衡隱含地聚焦中國。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每個主權國家都可以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議,但並不能以損害中國利益作為代價。如果其他國家最終對美國進口商品不徵收關稅,那麼美國政府將很難辯稱不能從「最惠國待遇」條款中受益。
市場已逐步消化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集體智慧可能是正確的,即不會爆發貿易戰。然而,世界其他地區有機會繼續向前邁進並支持友好的貿易框架。
干預美聯儲的危險性
更廣泛地說,我們認為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Bessent)領導的再平衡戰略,是為了通過增長經濟來減少當前的公共赤字。這種減少赤字的方法需要私營部門再次借款並填補聯邦政府縮減開支後的空缺。特朗普總統需要重啟私營部門的新信用週期,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可負擔貸款的提供,而這需要較低的利率。雖然美國總統重申他不想解除美聯儲主席的職務,但他提到聯邦基金利率應該是1%,而不是目前的4.25%-4.5%。
這種邏輯的隱藏困難是,降低短期利率只有當長期利率也隨之下降時才是有益的。在這方面,干預美聯儲的獨立性將會很危險。就目前而言,我們看到三個關於維護美聯儲獨立性制度的措施: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會議治理框架。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決策機構,由12位成員投票,包括7名理事會成員和5名地區儲備銀行主席;
- 國會的監督,參議院需要確認美聯儲主席和理事會成員提名;
- 傳統市場力量,最終應能控制當前行政措施。
如果最後一個防護措施在鮑威爾(Powell)下年五月任期結束後發揮作用,長期利率上升(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超過5%)可能會成為打破市場局面的最後一根稻草。
請收聽我們的《Moving Markets》播客,獲取每日有關市場、關稅和地緣政治的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