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關稅協議:15%將帶來什麼影響?
過去幾週,美國同意對英國大部分輸美商品徵收10%的關稅,對日本徵收15%的關稅,對越南徵收20%的關稅。此外,歐盟承諾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這與日本此前做出的承諾如出一轍 — 作為日美貿易協議的一部分,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顯然,15%的關稅稅率與大規模投資承諾正成為美國貿易戰略的標誌性特徵,其中英國的10%可能代表下限,而越南的20%則代表上限。新關稅機制將對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但歐洲轉向內需驅動的趨勢或有助於緩解衝擊。
對於企業而言,這項協議為永久性高關稅的新常態帶來了一定確定性。然而,與2025年之前的低關稅機制相比,新關稅機制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作為高關稅環境下的常見現象之一,新關稅機制將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挑戰。一方面,受15%關稅影響的歐洲企業的競爭力將受到損害。另一方面,美國消費者預計將面臨價格上漲,這將削弱他們的購買力。關稅上調的通脹影響很可能在即將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中顯現,而圍繞這一影響的不確定性,正是市場預期美聯儲(US Federal Reserve)將在本週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的關鍵原因。
歐洲央行:正採取觀望態度
由於通脹已達目標且經濟增長好於預期,歐洲央行於上週維持所有政策利率不變。歐洲央行釋放了明確的觀望訊號,堅持以數據為導向的政策制定原則,且似乎認為其當前立場是適當的,符合眼下的經濟增長和通脹背景。
歐洲央行承認美國貿易爭端構成通縮威脅,因為不確定性給經濟活動和整體需求帶來壓力。此外,中國將原來的對美貿易轉向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地區,給這些新輸入地的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然而同時,歐洲央行也擔心貿易爭端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從而推高價格。鑒於此風險評估,歐洲央行需要看到更多證據,證明貿易爭端整體上對歐元區呈現通縮效應,然後才會重啟降息。我們預計相關證據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顯現,因此我們正在調整政策利率預期,預計歐洲央行將於10月的理事會會議再降息一次,然後暫停行動。同時鑒於2026年通脹可能低於目標,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在2026年3月再次降息。
結論 — 歐洲經濟具有韌性
儘管關稅無疑將給歐洲帶來挑戰,但其經濟具有足夠的韌性來抵禦衝擊。在經歷了數年的表現疲軟之後,歐洲的內需最近出現了增長跡象,這主要得益於更具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尤其是在德國。隨著內需勢頭增強,歐洲對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的依賴正在下降,這有助於緩解關稅帶來的衝擊。
在我們的《2025年中市場展望》瞭解有關當前投資環境的更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