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爭端:徘徊於關稅升級與達成協議之間
美國設定的7月9日達成90項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日益臨近,但迄今只有英國和越南明確同意達成協議,與其餘國家的談判仍在進行中,進展尚不明朗。預計特朗普總統(President Trump)將大幅升級貿易爭端,原因在於與中國和歐盟等重要貿易夥伴的談判進展緩慢,可能需要通過施壓迫使對方在後續談判中讓步。企業、消費者和金融市場似乎選擇忽視或淡化衝突可能升級的風險。
「美麗大法案」:經濟和財政上的影響
從經濟角度來看,該法案難以實質性促進經濟增長,但會有助於避免財政懸崖,因為未來數年整體財政赤字預計將保持在6%的高位區間。只有赤字擴大才能產生正向財政刺激。因此,鑒於持續的高赤字以及存量債務和高利率帶來的巨額利息負擔,財政擔憂短期內不會消散,這實屬意料之中。
財報季將成為檢驗企業應對日益複雜的政策環境能力的關鍵試金石
當前標普500指數的盈利增長預期已從三個月前的近10%下調至5.9%,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的盈利增長預期則從約8%大幅降至1.2%。導致盈利預期下修的主要板塊集中在大宗商品相關板塊,尤其是石油天然氣及物料板塊,以及週期性消費品和工業等週期性板塊,這些板塊尤其容易受到關稅的影響。
儘管盈利前景整體趨弱,但從盈利角度來看,整體態勢似乎更為有利。預期下調降低了業績超預期的門檻,尤其是定價能力與成本控制能力更強的板塊。科技板塊,尤其是「科技巨頭」再次成為盈利增長預期的主要驅動力。當前市場共識仍然認為,到2026年第二季度,資訊科技板塊與整體市場之間的盈利差距將收窄,這表明市場廣度有望進一步拓寬。
展望未來,投資者的關注焦點將集中在企業業績指引及其對關稅相關成本壓力的管控能力上。根據美聯儲(US Federal Reserve)的最新調查,企業預計將自行消化約50%的關稅成本,而高盛預測這一比例僅為30%,剩餘部分將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值得關注的是,許多企業已在關稅政策實施前提前囤積庫存,這或將在短期內為利潤率提供緩衝空間。
貨幣:美元走低;瑞郎面臨干預風險
截至上週,美元延續跌勢,美元指數跌破97關口,創2022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元走弱並非受數據驅動,而是源於投資者持續在美國資產之外分散投資的行動,這一行動持續至二季度末,導致美元表現不佳,跌幅超過7%。隨著「美麗大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特朗普政府鞏固了高額預算赤字和不可持續的債務路徑。
這些財政政策風險恐難恢復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此外,關稅達成的最後期限將於本週到期,可能會加劇市場波動。我們認為美元近期的跌勢完全符合我們對美元將進一步全面走弱的長期預測。在避險貨幣方面,瑞士法郎仍然是美元疲軟的主要受益者。然而,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被迫干預的壓力明顯上升。本週若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或可提供一定回旋餘地。此前為避免被指控操縱匯率干擾貿易談判,瑞士央行一直不願出手干預。
在我們的《2025年中市場展望》瞭解有關當前投資環境的更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