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Walter J. Baer(1895年-1970年)于1965年創立瑞士寶盛基金會時,正好是瑞士寶盛銀行成立75週年。Walter對基金會擁有簡單又意義深遠的初衷:他希望能與社會分享瑞士寶盛銀行的成功。文化、藝術和科學是Baer家族回饋社會的承諾核心,並塑造了他們早期的慈善事業基礎。幾十年來,在深厚的責任感和貢獻精神的引領下,其慈善捐贈已發展成為一項戰略性的慈善事業。如今,基金會戰略性地聚焦減少財富不平等,致力於增強其在全球所發揮的影響力。
六十年前,瑞士寶盛基金會成為首家屬瑞士銀行旗下的慈善組織之一。儘管瑞士寶盛集團創始人Julius Baer(1857年-1922年)一直積極支持慈善事業,但將家族的成功與公眾分享並把它制度化的是他的兒子Walter。
在最初的幾十年裡,瑞士寶盛基金會專注於三大範疇:瑞士的科學、藝術和文化領域。其顯著的貢獻包括資助圖書館、為年輕人開設藝術治療工作室和課程、提供學術獎學金、設立研究項目獎項,以及為才華橫溢的音樂家採購樂器等。
21世紀初,基金會進一步支持Caritas組織開展預防犯罪工作,而青少年仍然是基金會關注的重點。其他主要捐贈項目還包括Gustav Mahler青年管弦樂團、蘇黎世音樂廳(Tonhalle Zurich)和伯爾尼的通訊博物館(Museum of Communication)等。此外,基金會還通過小額捐贈支持了許多其他項目。
隨著Baer家族對集團所有權的演變,瑞士寶盛基金會的治理結構也隨之轉變。2006年,Baer家族成員卸任該基金會董事會成員,並將領導權移交給銀行的高級員工,同時保留了一位家族代表。此後,外部主題專家也加入了董事會。
瑞士寶盛銀行在全球擴張,而基金會的捐贈流程也變得更加專業化,還成功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到2017年,減少財富不平等已成為基金會聚焦的三大領域之一,並在2023年逐步發展為重點專注主題。如今,基金會在提升公眾意識、促進合作以及推動不同貧富階層採取有意義的行動方面發揮著領導作用,致力在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區創造平等機會。瞭解更多洞察,請獲取完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