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受到具吸引力的措施和中美貿易衝突的影響,約有80%生活在海外的中國科學家回到中國。由於這些在海外接受教育的中國人才,也就是所謂 「海龜」(普通話叫  「海歸」)的回流,中國科研產出的影響力日益上升,這在英國科學週刊《自然》(‘Nature’)雜誌發布的「自然指數2020(Nature Index 2020」中展示出來 。自然指數對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進行跟蹤。這些論文由獨立研究者小組挑選出來。自然指數用作衡量全球高質量研究產出,以及機構和國家之間的合作情況。

自然指數2020十大國家名單
根據評估,美國仍然是世界上自然科學產出最豐富的國家。不過,美國與評估中排名第二的中國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自2015年以來,中國在該學科的研究產出增長了近60%,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而同期美國的份額卻下降了10%。同時進入世界前十名的國家還有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洲。 在生命科學類,《自然》雜誌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和英國在該學科的研究產出方面繼續領跑世界。

雖然中國緊隨英國之後,但由於2015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產出份額增加了66%,因此也被英國的這一科學週刊認定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主要崛起大國。其它排名前十的國家包括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澳洲、瑞士和荷蘭。在機構層面,在生命科學領域排名上升最快的十所機構中,中國機構佔了八所,其中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佔據了前兩名。相比之下,牛津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分別位列第七和第八。

SCImago雜誌和國家排名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當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生物技術類別時,一個公開的科學門戶網站SCImago期刊和國家排名的數據庫呈現出另一種景象。SCImago是一個線上資源,旨在衡量學術期刊(如 《自然》雜誌)的科學影響力,方法是評估這些期刊獲得的引用數量和引用來源期刊的重要性。

基於學術研究數據庫Scopus,引用數據包括來自五千多家國際出版物的3萬4千多篇論文,以及全球230多個國家的國別表現指標。根據評估結果,從生物技術研究出版物的數量來看,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產出最高的國家(見上圖)。然而,如果將關注點轉移到每篇論文的引用次數(科學界常用的指標,用於定量評估發表研究的影響、質量和意義),中國雖然正在迅速縮小差距,但仍落後於美國。

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的轉型
過去三十年,全球的生物技術公司都將美國視為世界上最有利可圖的最大醫藥市場。美國擁有全球領先的藥品監管機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及每年為其3.28億消費者提供價值近4,800億美元藥品銷售的報銷制度。美國現在是未來也仍然是全球企業推出生物製藥產品的重要基地。

直到幾年前,美國和中國生物製藥市場的差異還非常明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醫藥市場主要由仿製品牌藥的低成本仿製藥、僵化的監管和報銷制度以及脆弱的醫療保健體系所主導,無法為14億人民提供良好的服務。然而,最近的政府改革、大量的私人和公共投資以及回國的外籍人士已經將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轉變為價值1,400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生物製藥市場。緊隨其後的兩大醫藥市場是日本和德國,分別價值80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

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糖尿病患者佔全球四分之一,而且還面臨著傳染病的發生,比如在900萬公民中,丙肝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換句話說,加大對基因組學的投資來加強醫療體系在中國具有迫切性,而且符合自身利益。考慮到這一點,中國企業可能會將近期的重點放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發病率上升所帶來的未滿足的醫療保健需求上。

全球生物製藥市場的未來
同時,他們的目光也開始投向海外。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積極參與海外並購和風險投資等相關活動,以美國和歐盟為主,新加坡和澳洲為輔。這將對未來全球生物醫藥市場的投資機會、醫學、科學、全球政治以及中美之間的競爭產生深遠影響。

多年來,對華直接投資一直在增加,而中國的對外投資發展更快。換句話說,獲取技術能力是中國生物技術發展和趕超同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中國對外投資的3%是由國家資助,但其餘的投資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的民營企業。此外,超過四分之三的投資是在生物製劑領域,其餘的是在基因組學、分子診斷和精准醫療領域。國產藥物的發現和開發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例如,一種基於海藻的藥物已被當地政府批准用於治療輕度和中度阿爾茨海默症。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