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瑞信被救助的糟糕开端开始后,银行业的动荡仍在持续。目睹了这个非比寻常的事件后,目前的状况如何?
美国方面,系统重要性大型银行由于资产负债表稳健、流动资产和超额存款水平较高,形势仍相对可控。在美国的地区性银行方面,外流的存款继续涌入大型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因为市场仍在等待针对该体系的无上限存款担保。贷款方面已经造成了部分损害,因为地区性银行的贷款量可能会萎缩,并影响商业房地产的信贷供应。信贷损失可能会随之增加,但这些损失应会集中在地区性银行。欧洲大型银行的情况似乎较为平静,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粘性存款,并拥有大量短久期流动资产。
尽管如此,由于投资者仍在担心谁会成为“瑞信第二”,焦虑情绪仍然弥漫市场。上周五,德意志银行(买入,目前价/目标价:EUR 8.54/13)的信用利差飙升至200个基点以上,原因是人们对其商业地产的贷款敞口(占贷款总额的7%,其中一半面向美国)感到担忧。我们认为,虽然该银行的商业地产贷款敞口看似高于其欧洲同业,但风险可控(1%的减记相当于股本减少0.4%)。
随着欧洲银行股的新一轮下跌,细分板块的估值达到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和2020年新冠危机期间齐平的低谷水平。与此同时,得益于收益率走高的利好,欧洲银行股的盈利预期仍远高于欧洲大市(分别为+11.7%和-0.5%)。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信心危机导致了融资成本上升和存款外流,并将最终导致信贷标准收紧,那么最近的信心危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